如果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 那么它们会怎么做
杜鹃鸟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由于它们“布谷布谷”的叫声,很地方将它们喊做布谷鸟,比较受人欢迎。赛车飞艇群
不过,杜鹃鸟在鸟类世界应该不太受欢迎,因为它们并不筑巢产卵,而是把自己的蛋产在其它鸟类的巢穴中,让其它鸟类孵化和养育后代。
不仅如此,有时候杜鹃雏鸟还会把原主人的蛋推出巢穴摔碎,让比自己小很多的养父母喂养自己。
杜鹃的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
有趣的问题是,如果鸟类发现自己养了一只杜鹃的雏鸟,那么它们会怎么做,会有什么反抗的办法吗?
简单的回答是,大部分宿主鸟都有反抗的办法,这就是它们没有灭绝的原因。但是大部分大部分宿主鸟的反抗都发生在蛋的阶段,一旦蛋孵化出来,任何种类宿主都会乖乖养育寄生的雏鸟,它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后代不太一样,但是它们不会冒险放弃自己的后代。
在进入主题前,我先辟谣三个关于鸟类巢寄生行为的常见误解:
一是只有杜鹃鸟会巢寄生;二是巢寄生的雏鸟比它们的“宿主父母”要大得多;三是巢寄生的雏鸟每次都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巢。
实际上,巢寄生非常普遍,大约1%的鸟类被观察到有这种行为,有一些是纯巢寄生的,完全不自己筑巢,有一些则是会自己筑巢,但偶尔也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把蛋产在其它鸟巢中。
另外,大部分巢寄生的雏鸟和宿主的雏鸟体型差不多,我们平时看到体型存在巨大差异的案例通常是寄生鸟杜鹃和宿主鸟芦苇莺的组合,可能也正是因为宿主鸟体型太小了,所以在这对组合中,杜鹃雏鸟会提前孵化,它们会把宿主鸟的蛋尽可能多得推出巢穴,不然芦苇莺父母根本无法养活它。
被巢寄生的宿主鸟如何反抗?
其实,巢寄生与自然界其它生物关系是一样的,就是一场生物进化的军备竞赛,寄生者在想方设法欺骗宿主以便更好地寄生,或者说提升自己后代的存活率,而宿主也在想方设法识别、反抗巢寄生行为,以提升自己后代的存活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