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00公里小行星撞击太平洋,地球生物将面临何种命运?
在科幻的设想中,人类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宇宙挑战:一颗直径达到10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35公里的速度,如同一颗巨大的流星,直奔太平洋而来。想象一下,一个亮度超越满月百倍的奇异光点,在夜空中疾速划过,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社区互动微信群
这颗堪称“行星杀手”的天体,其体积几乎与珠穆朗玛峰相当,当它穿透大气层,如同一颗宇宙级导弹,其冲击波的威力已达到逃逸地球引力的速度极限的1.5倍。当它最终与海面接触,那一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万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其动能之大,足以将接触点周围上千公里的海水瞬间汽化为等离子态。
撞击的中心,马里亚纳海沟被彻底摧毁,形成了一个直径达800公里的巨大陨石坑,坑底的岩浆如同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仿佛地球的伤痕被无情地揭开。这场灾难不仅引发了全球通信系统的全面瘫痪,更在太平洋中心留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液态伤疤”。
随之而来的海啸,如同一场末日狂欢,高达500米的巨浪在30分钟内形成,仿佛将整个泰山抛向天空再狠狠砸向陆地。夏威夷群岛在首波冲击下瞬间化为乌有,而日本列岛则在6小时后迎来了第二波高达300米的巨浪,沿海城市在巨浪的肆虐下荡然无存。
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无一幸免,连青藏高原都感受到了这场灾难的威力,记录到了20米高的异常潮涌。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撞击引发的海底地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级,环太平洋火山带的327座活火山被激活,其中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直冲平流层,将北半球拖入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火山冬天”。
大气层在这场灾难中变成了毒气室,硫化物与氯气混合形成的硫酸云覆盖了全球,酸雨的PH值降至2.3,比柠檬汁还要酸上十倍,所有露天金属建筑在酸雨的侵蚀下迅速锈蚀。而撞击产生的尘埃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万亿吨,这些细颗粒物悬浮在平流层,如同给地球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纱,地表的光照强度暴跌至正常值的0.03%,全球气候陷入极端寒冷,北极圈夏季气温跌破-50℃,亚马逊雨林的参天大树也未能幸免,全部冻成了冰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