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的滴滴 发表于 2025-3-4 10:11:59

月球9号软着陆开启新篇章,大月球尘埃争议终见分晓

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发生在1966年,苏联的月球9号航天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的首次软着陆,这一壮举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对月球表面特征的理解。
飞艇pk10群
那年的2月3日,月球9号携带着一个充气球在月球上弹跳并最终着陆。着陆后,其独特的四个“花瓣”状保护结构展开,露出了内置的相机,这台相机捕捉到了月球表面的首张图像。这一历史性的照片不仅震撼了科学界,也成为了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宣传攻势的重要一环,甚至登上了《科学新闻快报》的封面。

封面报道中详细描述了月球表面的景象:“看似覆盖着多孔材料,布满了小坑,散落着形状各异的岩石。”这些图像对于当时关于人类是否能安全登陆月球的科学辩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然而,当时对月球表面的认知仍然有限。康奈尔大学的托马斯·戈尔德教授提出了一项与众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月球表面覆盖的灰尘层使得其过于不稳定,不适合重型着陆器着陆。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但杰拉德·柯伊伯等科学家则持不同看法。他们根据美国“游骑兵”撞击探测器的数据,认为戈尔德的观点可能过于悲观。在月球9号之后,柯伊伯及其团队迅速对这些图像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月球表面是固体的、有凝聚力的,尽管高度多孔。他们还将月球上的陨石坑与夏威夷火山上的陨石坑进行了类比,推测月球表面的物质可能由高度凹坑的火山岩构成。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戈尔德的观点逐渐受到了挑战。几个月后,他发表了自己的新解读,认为固体火山岩与其他数据存在不一致之处。他提出,雷达和其他观测数据表明,月球表面的纹理远比月球9号的图像所显示的更为复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球9号软着陆开启新篇章,大月球尘埃争议终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