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核心发展离不开它
日前,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赛车飞艇群
这一政策不仅为渔业未来指明了方向,也与我们每个人的餐桌息息相关——毕竟,鱼、虾、蟹、贝等水产品早已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2024 年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
2022 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 1.309 亿吨,贸易额达 3.128 亿美元,占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的 59%。
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不仅养殖规模庞大,种类也极其丰富。可以说,我们餐桌上的每一道水产美味,背后都离不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撑。
然而,水产养殖的核心在于“种业”,它被誉为现代渔业的“芯片”。正是种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才让我们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多样化的水产品。
那么,我国在传统育种技术方面做了哪些改良?又有哪些新技术正在推动水产种业的快速发展,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行业未来,也与我们每个人的“舌尖上的幸福”紧密相连。
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这些话题。
哪些传统育种方式得到了改良与突破?
1、科学做好引种与驯化
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殖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养殖品种,改善原有生物群落,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提供饵料生物,重建鱼类区域、提高养殖效益等。
水生生物的引种除了包含鱼、虾、贝等经济动物外,还包括基础饵料生物。
我国鱼类的引种研究,主要包括野生水产动物资源的挖掘和国外优良水产动物品种的引进。
驯化通俗来讲就是指野生动物或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植物的过程。驯化对于开发生物资源、增加养殖品种、选育优良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地进行野生鱼类的驯化,就要考虑其经济价值及是否能适应当地养殖环境。在引种和驯化工作中应避免盲目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