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iuniu12 发表于 7 天前

百瑞赢投顾:提高赤字率传递更加积极信号


  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成为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抓手。适度提高赤字率的政策信号,不仅展现了宏观调控的定力与智慧,更释放出三重积极效应,为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一、政策空间打开的破局之力
  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与预期转弱双重压力,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低于5%,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承压。此时提高赤字率,实质是打开政策工具箱的"关键旋钮"。财政部数据显示,若赤字率从3%提升至3.5%,可新增万亿级财政支出空间。这些资金将精准投向新基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资金-项目-就业-消费"的正向循环。历史经验表明,2008年危机后中国赤字率突破3%,带动次年GDP增速回升至9.4%,验证了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性。
  二、市场信心提振的乘数效应
  提高赤字率传递出清晰的政策信号:政府将以更大力度对冲下行压力。这种确定性本身就能产生信心溢价。从资本市场反应看,政策宣布后基建板块指数周涨幅超6%,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提速20%。更重要的是,财政资金与信贷、社会资本形成协同杠杆。研究表明,1元财政投入可撬动5-8元社会投资,这种乘数效应在预期低迷时尤为显著。
  三、结构转型加速的催化作用
  本轮赤字率调整并非简单刺激,而是深度绑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新增资金将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战略性领域,既拉动当期需求,又培育未来增长极。以新能源基建为例,预计每万亿投资可创造30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增长15%以上。这种结构性发力,使赤字率提升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而非"止痛剂"。
  四、风险可控的底线思维
  需要强调的是,提高赤字率并非无度。中国当前负债率低于国际警戒线,且债务结构以内债为主,安全性较高。财政部已建立"债务滚动发行+项目收益债"双机制,确保新增债务有效对接优质资产。同时,税收制度改革深化、国资收益上缴比例提升等举措,正在构建债务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提高赤字率传递的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政策决心与发展信心的共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适度赤字换取经济增长动能修复,以精准投入推动结构转型突破,这正是宏观调控"稳"与"进"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当积极财政政策与改革举措同频共振时,中国经济将展现出更强的韧性、更大的回旋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瑞赢投顾:提高赤字率传递更加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