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事故频发,车企宣传责任何在?
3月29日晚,一场高速公路上的惨烈车祸让三位青春少女的生命戛然而止,而涉事车辆为热门车型小米SU7,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其中一名遇难者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的发声,事发时车辆正处于智能驾驶状态,而她之前曾多次告诫女儿不要过度信赖智能驾驶,但女儿却坚信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小米汽车官方随后发布的事故通报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出在撞击水泥墩前两秒,车辆仍处于NOA(高速领航)状态。赛车pk10群
家属还提出,事故中车辆门锁无法解锁,且在撞击后迅速起火燃烧。部分指控已在官方通报中得到确认,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尽管最终的事故结论需等待权威部门的公布,但智能驾驶在此次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无疑在智能驾驶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概念虽常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GB/T 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驾驶自动化分为五级,其中L3级才开始符合公众认知上的广义自动驾驶,即车辆在一定条件下可自行完成全部驾驶任务。然而,在2025年的今天,市场上并无实际投入使用的L3级自动驾驶能力,现有的智能驾驶功能均属于L2级,即仍需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即便是在L3级自动驾驶中,根据国家标准,当无法继续自动驾驶时,也需要驾驶员及时接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