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公务员行测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会在片段阅读部分出错,是因为他们总觉得正确选项一定完美无缺,无法接受选项的不完美。我们经常说并列的情况要概括全,有的考生在考场就会用的很机械,只要看到并列其中一方面就排除,但是,在江苏省考近几年的片段阅读中,都出现了并列形式正确选项没有概括全的情况,也就是需要比较选项选择最优。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看一下那些不完美的并列选项,希望引导大家接受选项的不完美,不要在考场上“较劲”。 【例题1】 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B.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C.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D.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中公分析】文段首先描述乡村的现状,即去熟人化。接着描述了一种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第三句从历史上说明这种治理方式是有依据有好处的。最后总结,乡村的社会治理不仅靠法律,还得靠非正式制度。所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这去熟人化这个阶段乡村社会的治理应该不仅靠法律,还得靠非正式制度。A选项历史渊源非重点,是为了说明非正式制度治理方式好的,且当下处境就是去熟人化,位于前面重点内容所,排除。B项主要原因是首句的拆迁和移居等,非重点,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说的是治理除了靠法律还得靠非正式制度,但不代表非正式制度就比法律有效,没有法律单靠非正式制度也不行,排除。C项新的乡村社会秩序指的是去熟人化这个阶段的秩序,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即除了靠法律还要靠非正式制度,能够概括主旨,故正确答案为C。 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第一是觉得更有效的治理方法表述不明确,但是这种表述是选项里唯一能把对策概括出来的选项。第二是最后一句总结说的是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为并列的形式,而选项是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近似等同于并列第三个短语,但是维护和维系并不完全一样,而且只有C项能把文段中心表达出来,为最优选项,要学会接受C项表述的不完美。 【例题2】精准扶贫不能仅仅专注个别事实,埋头解决个别问题,而不知道把个别贫困或特殊贫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联系起来。应当明确地认识到,虽然各种特殊贫困都有特殊的因素,但特殊贫困也是在当下信息社会背景下存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资源和能量,应当大力扶持贫困人口或贫困群体尽快了解和适应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新形势,通过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把远离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贫困人口引入这个历史进程之中。 从这段文字中提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A.精准扶贫 信息社会 技术培训 B.精准扶贫 特殊贫困 典型示范 C.贫困群体 宏观背景 信息社会 D.贫困群体 特殊贫困 技术培训 【中公分析】文段首句阐述精准扶贫不能怎么做,第二句依然围绕精准扶贫还说,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即认识到特殊贫困也是在当下信息社会背景下存在的。后文具体阐述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做法,让贫困者了解信息化网络化新形势,通过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把其引入信息化和网络化中。文段重点为精准扶贫的对策,所以对象是扶贫,信息是高频词,也是文段的大背景,对策也是依据信息化得出的,信息这个词一定要有,所以BD没有“信息”,排除。AC中,A项的技术培训是对策中具体做法,应该保留,而宏观背景非重点,且和信息社会重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认为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是并列,不能仅保留一个,这种做法就很武断,综合四个选项,只有A项能更完整表达重点,作为关键词。而且如果技术培训和典型示范一定二选一,我们选的也是技术培训,因为它更明确。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专家就行测片段阅读中出现的不完美选项的分析,希望广大考生能在言语做题中多多体会,也接受选项的不完美,如果选项完美无缺那么这道题就是零难度,也提醒考生在平时刷题中多注意运用和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