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物质资源的孵化器,乡村是精神资源的象牙塔,城市和乡村二者资源流通相互依存。如若强行割裂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那么中华文明便失去完整性,失去和谐发展的可能性。经济与文化并行,物质与精神并重,中国发展势必需要城乡互补发展,理想生活在于城乡间自由游走,于物质与精神中得以平衡。 城市是乡村必不可少的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锁定“三农”工作,而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克服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的,农村发展需要城市助力。而且,作为卢作孚的核心思想之一的“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也警醒我们:城市无法脱离乡村发展,源源不断输入城市的乡村人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城市应以自身优势带动乡村统筹发展。S市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选派第一书记等村干部入村,投入大量资金助推项目,并将价值观、思想教育列为工作重点,无不体现城市能在人才、资金、教育等方面为乡村发展提供燃料。可见,城市是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引擎。 乡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精神归宿。卢作孚强调乡村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就会变成城市问题。这是因为城市的根在于乡村,城市的魂在于乡村。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社会焦虑、暴力事件等一系列问题,是城市文明无力解决的,而恰恰是乡村文明能以精神资源为滋养,提供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这也解释了如今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乡村文明以它独有的纯粹、真实,缓冲城市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引导他们得以感悟生命的意义,破解千城一面的困境,引导城市建设体现“个异性”。城市文明不但不能脱离乡村文明独立,更需要回归于乡村文明,汲取力量。 坚持“两条腿”并行,共建城乡之间自由游走的理想生活。乡村发展应遵循“宜城则城,宜乡则乡”的原则,未来城镇化发展需要“两条腿”并行,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山岔村的发展过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合理利用良好区位及自然条件,围绕山岔村独有的水磨文化做山水文章,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同步进行,最终实现整村脱贫并列为省级美丽乡村。所以,乡村发展需深入调研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在保留乡村独有的历史文化特色、保护自然乡土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城市资源合理开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在城乡间自由游走的理想生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然道阻且长,城乡互补发展还需要攻克许多困难:“一样化”困境、资源配置失衡…唯有我们真正地重视乡村文化,政府以有为之手促使城乡文明互补繁荣,我们才能真正地自由游走于城乡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