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你发广告论坛-网站推广|网络推广|广告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回复: 1

基于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管理

  [复制链接]
我是好女孩 发表于 2020-6-1 14: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站为 免费发广告外链论坛,所有 发外链的内容都属于网友行为,请慎重对待,如有违法内容请举报!
 对于产品来说,如何通过黑盒测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手工测试人员一遍遍的进行测试,最大程度的发现产品中的缺陷。个人认为,在黑盒测试中,测试的核心工作内容应围绕着测试用例来进行。下面为个人对“基于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管理”的一些认识。
  我们都知道,测试,不管是白盒,黑盒,功能或性能测试都离不开测试用例,可以怎么说,测试用例是一切测试的基础,也是测试的核心地区。测试用例设计的好与坏,完善与不完善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的效果,产品的质量保证。下图为一个简单测试用例中心图,大家可以自行扩展,进行添加或删除。
  1、软件测试的几个关键过程可以通过中间一列进行表示出来,一般测试人员在进行参与项目测试时,首先应该由测试负责人根据软件需求进行测试需求提起,然后通过测试需求来确定项目测试的目标和缺陷判定标准。测试策略是根据测试需求来制定详细规划,自动化测试工具最后分发到各个编写测试用例人员手中进行测试用例编写。在进行测试用例评审过程中,可以发现测试用例为中心管理第一点好处,测试用例编写反应出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程度。通过“需求——测试用例”,逐渐达到熟悉软件需求和用例完善。
  2、再看第二点,执行测试用例发现软件缺陷,通过图中的“软件缺陷——测试用例”,也构成一个小循环,执行人员在执行测试用例时,能发现测试人员编写用例水平情况,完善程度。而测试用例也能让软件缺陷被发现越多,提供给开发人员的缺陷描述越准确。这也就是第二点好处。
  3、“软件缺陷——测试需求”可以看成一个大循环,测试管理工具通过对需求的理解可以设计出测试用例,通过执行测试用例可以发现软件缺陷,反过来也一样,通过软件缺陷可以反应出测试用例是否完善,也能反应出需求的不完善,促进项目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4、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效率,执行测试用例速度情况,都能看出一个测试人员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越多,编写用例肯定比较完善,执行人员也能快速执行用例发现问题。通过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情况,可以促进业务知识方面进行培训,这是第四点,“业务知识——测试用例”的循环。
  5、测试用例是测试人员进行的一项测试工作,也是耗时最长,需要消耗精力最多的测试工作,如何保证后续产品能快速测试并且能保证产品质量,这就需要进行回归测试,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进行,但对于没有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公司来说,从测试用例中挑选一批高质量的回归测试用例,在每次新版本中,进行快速回归测试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6、当然即使进行自动化测试,也还是需要进行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开始的测试用例如果编写完善,详细的话,一些用例可以直接做为自动化用例,这样也提高了测试效率,第六点。
  7、而对于测试部门来说,测试知识库的积累显的至关重要,完善的知识库,不但可以让新员工快速对公司产品测试上手,测试用例库是一个最好的积累,新员工可以通过阅读用例快速掌握产品功能,业务知识,常用的测试手段,用例书写方法等。而且对一些测试技巧也能很好的提高。
  8、测试用例知识库的积累还能使迭代开发的项目,减少很多书写测试用例的时间,对于新项目,可以进行项目测试用例的迁移整理,修改。而不是重新书写新的测试用例。
  9、测试绩效考核,一些公司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数量,执行用例数量,发现缺陷效率等来进行,这些都和测试用例有关。所以说,测试用例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到测试效率,而且影响到测试人员的绩效效率。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任你发广告论坛 http://rnfgg.cn/thread-114713-1-1.html
  • 擦汗
    2020-6-28 18:07
  • wzyxtg 发表于 2020-6-3 14: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荣耀祺簰注册就送18元:shzywhys.com/?tg=46911549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广告|发外链|论坛推广|广告论坛|外链论坛|免费发广告|网站推广论坛|推广论坛|任你发广告论坛

    GMT+8, 2024-6-26 11:58 , Processed in 0.0771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