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很多年前我有一位老领导,脸部皮肤的状态大概比手部皮肤状态年轻了二十岁,以至于我们经常猜错他的年龄。这家伙坦陈他以前在宝洁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负责面膜开发,所以作为一个男性经常“被迫”试用面膜(不要笑,我还有一个领导在另外一家公司负责妇女卫生用品开发,请勿过度脑补那酸爽的场景),所以才会有这种违和感。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相信面膜的功效的。 但是就算是这位得了面膜很多恩惠的领导,也不同意长期、连续每天一次或者两次甚至更多次地使用面膜。 (二)记得有一次悦目佳人的护肤顾问发过一个帖子,有关和一位资深皮肤科医生同桌吃饭,聊起面膜的事情。他对于面膜可真是没有爱,直截了当地说:“把皮肤泡在含有防腐剂和大量离子的水里面几十分钟,对于皮肤的正常功能是严重的干扰!” 这当然有些偏激,但是为什么这位医生这么说呢? 皮肤一共分为三层,一层是皮下脂肪层,脂肪层的上面是真皮层,再往上是表皮层。角质层又可以分成好几层——基底层,有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 在最薄的表皮层的最表面,是非常非常薄(往往只有几十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直径)的一层叫做角质层的东西:这一层是我们身体保护自己和防止水分流失的几乎所有的屏障。 实际上,神对于整个皮肤的设计安排,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形成这薄薄的一层紧致严密的保护层。 为了防止水分的流失,角质层的含水量要远远低于身体的平均含水量——大约在8%-20%之间。也就是说,角质层和与它连接的颗粒层之间,有明确的一个断崖式的水分落差。 这个水分的落差,实际上是一个开关——很多对于皮肤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靠这个水分落差来打开的。 (三) 举个栗子。 构成我们表皮层主体的角质细胞,是从表皮层的基底层出发开始慢慢分化的,经过了有棘层和颗粒层,他们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枕戈待旦要保家卫国了。有一个重要的准备步骤就是在这些角质细胞的内部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包袱——包袱里面包裹着角质层重要的防御工具——由神经酰胺、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形成的液晶状的细胞间脂质。 一旦角质细胞感觉到四周的水含量明显减少,角质细胞就会迅速扔出这些小包袱,让他们在自己的四周包裹起来,形成密不透风的防线。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角质层的防御功能是靠身体里面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建立的,如果长期让角质层处于水分非常丰沛的状态,这些生化反应就有可能会被抑制——皮肤屏障功能反而受损。 所以,敷面膜可能帮助皮肤补足水分,但是过多地补水,过长时间的浸泡,本身就对皮肤有伤害。 (四)再有就是面膜的选择问题。 面膜不可避免地要加入防腐剂,同时为了各种功能宣称,还需要加入美白成分,抗老化成分甚至去角质成分。这些成分如果在膏霜里面,进入皮肤的速度要慢很多——面膜基本上相当于皮肤科医生做的“斑贴试验”——强制性地让这些成分更快地进入皮肤深层。 但是,此人之肉彼人知毒,你的鸡汤可能是别人的砒霜,对于有一些本已经屏障受损的敏感皮肤,如果问题不是由于“缺水”造成的(实际上我觉得很少有问题是由于“缺水”造成,因为人体有很多的水供应,主要是屏障功能丧失之后供应量不及损失量造成),那么这样过长的“斑贴试验”进一步会加强皮肤的受损。 岳母接人的老领导之所以频繁使用面膜皮肤变得那么好,是因为人家就是研究这个的,对于自己要用什么成分,该用多少含量比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要清楚太多,还有他可以要求配方师在给他试用的产品中不放防腐剂、香精、色素和其他任何他认为不合适的成分。 那么你有这个条件么? (五)还有,就是国内混乱的市场。 目前国家对于面膜的监管还是有待完善的,根据今年四月份广东省的一份统计结果,很多接触性皮炎的问题来自于护肤品的使用,其中排名非常靠前的就是由于劣质面膜导致的。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大夫甚至有点生气地说:“最大的问题是(劣质的)面膜,尤其是号称‘美白’的(劣质)面膜。” 在这份报告中就明确提到:“据临床医学经验,顶多3-5天用一片面膜。” (六)当然我们也不要走极端。 悦目佳人的护肤顾问说过,面膜本身对于皮肤,尤其是干性皮肤,是有很大帮助的。有害的是过度使用和劣质产品。 使用正规商家的产品,一周用两次到三次面膜我觉得是合理的,能够有效地为皮肤补充水分和营养,也可以让皮肤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 “美白”类型的面膜,即使用最好的活性成分,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体现出“美白”的效果来。如果用完了之后立刻变得非常明显的白,那么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这个产品中放了荧光增白剂。 (七)以上是我对于那位朋友的回答。 这是不可能在一分钟内说完的。所以大家在听到我在“分答”平台上的回答时,也需要仔细甄别。每个人不可能每次说出来的话就是对的,毕竟有些东西虽然了解,但不一定很了解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