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的滴滴 发表于 2025-1-1 21:10:11

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解释飞机撞鸟空难靠谱吗

12月29日,韩国济州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务安机场发生空难事故,造成179人死亡,航空安全再度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对于相关问题的科普解读则成为满足公众需求的一个重要维度。
http://www.zhbmm.com/
当然,在科普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科学性,因为“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正如,前不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第三十五条所要求的那样。

“组织和个人提供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布的科普信息应当具有合法性、科学性,不得有虚假错误的内容。”因为如果丧失掉科学性,那么科普就有可能会误入歧途,不仅达不到效果,还有可能让公众产生误解

而针对此次济州航空事故的科普解读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有待修正的问题。

比如,某媒体发布的信息中,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用在了解释飞鸟撞击飞行器的解释中,一时引发了很多科普从业者的质疑。

当然,为了让科普更靠谱,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对这条内容进行拆解,推动科普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如果受访专家真的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提到了质能方程,那么这个方程显然不适用于飞鸟撞击飞机的场景。

即便是提到了质能方程,那么是否也需要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实际上普通公众可能缺乏专家眼中认为的“众所周知”的常识。这其实涉及科普的方式方法,比如要跳出“知识的诅咒”,要打破直觉,要说人话,要去术语化等等。

其次,如果受访专家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质能方程,而是媒体在组织内容的过程中擅自加上的,那么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要假装自己明白,甚至画蛇添足。

媒体是衔接科学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但是这种衔接需要各方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他们需要把专家讲述的内容转化成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添加一些错误的内容,或者说对专家所表达内容进行曲解,以及断章取义,夸大其词。

殊不知,这样一来不仅凸显了一些媒体从业者自身科学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也给专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有些时候专家不得不变成“背锅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解释飞机撞鸟空难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