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荨麻:都是“荨” 读音居然不一样
植物的中文名称,犹如精炼的密码,蕴含其原产地、形态特征等丰富信息,省去冗长的生物学术语描述。极速赛车飞艇群
然而,鉴于中国文字的深厚底蕴与悠久历史,植物名称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经历诸多演变。
http://www.weixin998.com/
作为常见且多发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并出现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尽管在采取药物治疗后,这些风团通常能在数小时至一天内逐渐消退,但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的特性往往令患者苦恼不已。
荨麻疹这一名称的由来,形象地描绘了患者皮肤所经受的痛苦,仿佛遭受荨麻这种植物蜇刺般难以忍受。
荨麻 图源:张贵坝园林官网
在荨麻疹一词中,“荨”字的发音为xún,而在指代植物荨麻时“荨”字的发音则截然不同,而是qián。
这种在同一汉字于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读音的现象,在植物命名中极为少见。
探究其根源,这一独特的语言现象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
【读音演变 终未统一】
“荨”字最初指的是一种可用于中药的草,其发音为tán。
据《尔雅》(大约成书于西汉时期)记载,荨是一种生长在山间的野草,其叶片形似韭菜,也被称为知母。
到了东汉时期,《说文解字》(约成书于公元100年)中将“荨”定义为“䒞藩”,并将其视作知母的学名,沿用近千年。
页:
[1]